重建社会学的回顾与展望
重建社会学的回顾与展望 一 自恢复社会学以来,经过六年多的建设,已初步建成了一个遍布全国的社会学的教学与科研队伍;集中研究了婚姻家庭、青少年、老年、生活方式、人的现代化理论、小城镇等问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社会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日趋增多,社会学研究之地方特色的逐步形成,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的主办等,使社会学这门被冷落了多年的学科不断兴旺起来。下面,我着重从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的角度来追述前一阶段社会学研究的发展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1、在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方面偏重于经验研究。众所周知,社会学在我国中断多年,社会学的理论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世界范围内的新的技术革命和我国正在进行的伟大的改革试验又要求我们对当前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在无理论准备的前提下,仓促上阵,以应用为目的的经验研究自然成了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注重应用、注重历史经验的积淀,自己行动时的规范往往以他人或自己的经验为参考坐标。在研究问题时,不注意把问题放到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上去考虑,或不把问题提升到理论层次来思考,而是局限于各自的经验范围。经验式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证性和可检验性,与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研究和盲目运用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问题的方法相比,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学的中国化注入了一些中国经济、社会、文化与民族特征的因素。但是,社会学研究如果仅只以经验为依据,必然会失去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2、在社会学研究之不可分割的归纳与演绎的统一过程中,我们几乎只注意了描述式的归纳研究。描述的特点规定了我们不可能超越经验知识的范围,而从许多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方法的思维与描述在其特征上的统一,为社会学在积累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科学的范畴、原理提供了一种认识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出社会现象中许多带有普遍性、共同性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从个别事实中看出真理的苗头,启迪思想,进而提出设想或假说,推动认识向前迈进.由于这种研究只注意了社会学研究过程的一个方面,很少去考虑另一方面,即注意理论的解释与演绎,因而它不能发现社会现象的重复性和常规性。描述式归 纳是社会学初级研究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它的出现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是相协调的,也是社会学研究从经验阶段过渡到理论阶段的必要环节。即使社会学向前发展了,这种方法仍然有效,问题只是在于要把它继续引向深入,并与其它研究方法有机地配合起来使用。与前面的经验研究联系起来考虑,可以看出,凡是以经验研究为主的,必定会有描述式的归纳研究相伴随,因为大量的经验材料有待用它去整理、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经验和理论、描述和解释、归纳和演绎是互为补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把它们分开。 3、在微观与中观、宏观的研究上,我们过分偏重于微观研究。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系统,它由许多相互交叉着的多层次的子系统构成。这里的微观就是某一子系统的某一部分和方面。社会学恢复以来,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应用社会学和分支社会学的理论建设方面,但更多的还是前者。分支社会学如家庭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儿童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等都只考察了社会的某一方面,而且还很不全面。这些局部的或微观的理论在运用于对社会的研究时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不能推及到整个宏观领域。微观研究可以对局部的社会现象和过程进行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描述、分析,是进行大范围的宏观研究的基础,这对初建阶段的社会学来说,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微观研究与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战略目标永不相适应。社会学研究只有同其他社会科学和白然科学联系起来,把微观和中观、宏观三者的研究结合起来,对事物的分析才能深入、透彻。 4、从社会学对现实与未来的研究来看,我们几乎只注意了对现实间题的研究。如果说历史学对社会现象和过程的研究,是为了给今天的社会状况提供一种连续性的解释;未来学是为了给我们今天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一种有价值性的取向;那么,社会学主要是站在厉史与未来的衔接点上,揭示现时代社会经济技术协调与冲突的机制,提出改进社会的措施与办法,推动社会前进。这样,社会学的任务规定了它必须侧重于对现实问题的研究,注重对现实的研究是社会学继续向前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所必需的。但是,在当今学科大分化、大综合的时代,学科与学科之间出现了许多交叉的现象,随着学科综合化的出现,历史学与社会学、社会学与未来学结合起来了。面对这种情况,联系到重建社会学第一阶段只注重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现象,这种只作水平扫描,而不作纵向考察的现象使研究现实的社会学反而落在了现实生活的后面,失去了作为社会科学的社会学的最基本的预测职能。 5、在社会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研究中,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定性分析上。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这种统一在对事物的具体分析时又可分别去把握,既可以从事物的质的方面,也可从量的方面,还可以从两者结合的角度去分析。定性分析是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从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出发来正确描述和揭示事物间的关系,它以理解为核心内容,力求了解事物的内部机制,关心事物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社会学由于刚刚起步,百废待兴,加上研究经费不足、原有的人类学和哲学研究传流的影响,从及社会学教学和科研队伍中多数人员只具有单一的非社会学的社会科学知识,定性分析就成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研究方法。无论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建设,还是对某些实际问题的研究都不难看出这种研究方法的广泛性。例如对小城镇问题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在于通过对急剧变化的中国现代化过程的历史考察,研究和解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积极发展农村的商品经济,等等。它所使用的观察法、文献法、参与观察法、开放式访谈等就是定性分析常用的调查技术。定性分祈可以边调查、边设计、边完善,弹性也比较大,使用起来较灵活,也能较清楚、生动地描述事物的性质及其内部联系,因而它很受人们的欢迎。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与定量分析相比,资料浓缩较困难、调查程序不能标准化、可信度差,也很难进行大样本研究。因此,定性分析必须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这是科学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 回顾过去,并不是要我们一味地沉涵于历史,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总结,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特征及民族性出发,建立一套真正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学飞速发展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而系统分析导致前一部分中社会学种种研究特征产生的原因,对于我们克服研究中存在的盲目性,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更深层次的社会学研究则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社会学研究中自身因素的影响。任何一门学科在刚刚诞生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来自内部的,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其它方面的。社会学刚刚恢复不久,如同襁褓中的婴儿,随着时间的推移,自身的研究条件仍不能使它超越学科的幼儿阶段。这一时期,社会学研究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个遍布全国的社会学教学与科研队伍也初步形成了,但问题仍然不少:管理混乱,组织机构不成系统,信息阻塞,致使许多研究课题重复,使本来不雄厚的力量显得更为薄弱;经费少,资料少,利用率又不高,无法进行大范围的宏观研究;技术手段落后,再加上一些人单一的非社会学的社会科学知识结构,势必不注重深入的定量分析或统计分析,定性方法自然占了主要地位;研究人员专业基础薄弱,对问题的探索只好凭经验办事,于是经验研究、描述研究、归纳研究就应运而生。 第二,社会学研究的外部条件的影响。一门学科的发展速度与政府对此的重视程度及社会的支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社会学是在我们党和政府的直接关怀下恢复和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据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最近在全国许多省、市进行的一次社会学人才需求调查表明,社会学在政府里受到重视仅仅局限于中央各部、委以上的机关,而许多地方的党、政部门对社会学仍很陌生,甚至怀有一丝畏惧。在我们的国家里,社会学研究如果得不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人力、财力、物力及获得真实资料的调查权力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另外,我国很多人还不知道社会学是怎么回事,只有极少的人通过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学习和其它大众传播媒介知道一点社会学基本知识。这种状况决定了社会学研究只能量力而行,由此产生单一研究、微观研究、描述研究等研究形式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同程度地都必然要受到本民族传统的历史观、价值观及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历史变迁中种种有益因素的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心理:乐于回顾自己的过去,沾沾自喜子历史上取得的文明成就。过分注重自己的历史,必然乐道于过去已有的经验和不善于向别人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就依照经验去行动,认为只有经验才是真实可靠的。这样,社会学一开始就不能不打上经验研究的烙印。其次,是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是以伦理原则作为绝对的价值尺度,由此出发,对待真、善、美的态度,东西方就明显有别。在西方,美(价值判断) 总是与真(事实判断)结合在一起;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美总是与善(伦理判断)相结合,价值判断与伦理观念契合为一。不同的价值观、对待科学的态度就不一样。在近代的西方,产生并迅速发展了自然科学,而我们始终未能产生近代的自然科学。强调美与善的结合,在认成只求其似、不求其真、实际是满足于对事物作牵强附会的解释。“大概”、“差不多”等词成了稳妥起见的惯用折衷语.随着社会的变迁,这种价值观成了中华民族探索真理的沉重负担。不发达的自然科学,造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重重困难。由于我们没有足够的进行定量研究的土壤,也没有定量的思维习惯,要开展社会学的定量研究也就难上加难了,只好屈就于社会学的定性分析。 第四,“两种倾向”的影响。费孝通教授认为,在重建社会学的第一阶段中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庸俗化倾向,认为人人可以从事社会学工作,不具备专业训练的也可以上台讲社会学和从事社会学研究,凡是社会调查都是社会学调查,与社会学沾上一点边的就是社会学研究,把社会学这门严肃的学科庸俗化了。导致这种倾向的原因不仅与一些社会学人员的专业素质差有关系,而且也是与上述传统的经验研究、传统的价值观和思维观密切关联的。因此,要克服这种庸俗化倾向,关键在于不断提高社会学工作者(尤其是中青年)的社会学专业理论水平和培养他们不断深入社会、进行扎扎实实调查研究的科学工作作风。另一种是中心外倾,认为要学社会学就一定要出国学习,对在本国的泥土里生长得出中国的社会学的看法发生怀疑。由于中心外倾的抬头,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社会学工作者不注重理论的创新和不愿做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满足于教条式的经验、笼统的抽象和传统的归纳和游击战式的微观研究等。 三 当社会学进入一轮新的发展阶段后,社会学研究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学本身发展的需要。第二阶段要继续完善社会学的组织机构系统;在继续普及公民的社会学基本知识的同时,集中力量和经费,充分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研究当前改革和现代化过程中最迫切的社会问题;要继续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社会学教学和科研队伍.在社会学研究内容和形式方面还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注重经验研究的同时,更应重视理论的研究。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是紧密联系着的,前者可以为后者提供充分的材料,并在理论初步建立后,又用来充实、完善和检验理论.没有社会学理论前提指导的经验研究就很难说是社会学研究。强调理论研究会不会导致忽视对现实问题的应用研究、对具体事物之本质的探索呢?我们知道,理论固 |
查看重建社会学的回顾与展望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