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Avatar与人类学

作者 人类学 来源 人类学阅读 浏览 发布时间 10/03/15

阿凡达Avatar与人类学

阿凡达Avatar早已上演,我们也已经看过。也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未来版的人类学影片。整理了一些人类学和阿凡达Avatar的评论性文字。感觉有趣,都是各个行业的朋友从自己的角度的看法。不能够说是学术论文,只作一般意义上的电影评论吧,与大家分享。

阿凡达与人类学

2010-01-15 18:15:40 来自: xinnil (积极生活) Avatar / 阿凡达的评论 http://www.douban.com/review/2935042/
一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阿凡达。当两个外星人在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你侬我侬的时候,我已经认定了这是个精美的人类学教学片。再有人问一两百年前的西方殖民东方是怎样的过程,就给他看阿凡达。再有人问人类学是什么、人类学从哪里来,也给他看阿凡达。再有人问人类学田野调查怎么做,就看看杰克萨利的阿凡达是如何“进入”纳威部落的。甚至人类学家的结局,也被隐喻其中。
  
  尽管有传教士秉承上帝基督精神到世界到底传教、其留下的笔记或游记成为人类学最早期的作品之一,尽管日益丰富的探险、海外贸易等活动让不发达部落渐入欧美国家视野,尽管19世纪中期开始的欧美尤其是英国贵族子弟秉承希腊罗马贵族文明而放眼好奇全球的博物学,对异族(others)的探索尤其是科学主义范式上的探索仍旧来自于霸权国内部的政治博弈,比如阿凡达影片中的美国公司和国家军队的勾结。激发19世纪英国人类学发展第一个契机的是非英国国教徒、尤其是辉格党中的慈善家。他们成立了土著人保护协会,共享“未开化部落的性格、习惯和需求的真实信息”。并且在此之后成立了伦敦人种学年会。人种学,人类学的第一个名称或者分支就这么出现了。格蕾丝作为科学家,应该是个生物学家,顺带也做了许多语言交流和习俗学习的工作,类似于传教士在原始部族中的前期工作。而那本在地球风行的《纳威人》就应该是个最为纯正的早期民族志吧。而这种探索和认知的动力则是经济或政治利益。学术研究没有了政治或经济支持,估计连摇椅上的人类学都发展不起来。
  
  正是在这种殖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得以被需求。早先美国人为了处理战后日本的情况,特意请社会科学研究者们研究日本,就此缔造了伟大的《菊与刀》。而今地球人(或者美国人)为了得到纳威人家园树下的超导矿石,也不惜耗资制造纳威人体甚至“驯化”纳威人。当然这部片子还是给科学留下正义的一面的,把胡萝卜和大棒同时抓同时都要硬,最早的纳威人体试验成员都来自科学家队伍就说明了所谓人类学的探索精神还是占据一席之地的。
  
  那么人类学怎么做调查呢?我们看看杰克萨利是怎么做的吧。一般来讲,他应该事先学习纳威人的语言习俗以及内部社会结构,比如他的同伴就做得很好。如果人类学研究者并不是所研究部族选好的魅影骑士的话,还是乖乖像他同事那样认真准备才是。但其实实现学习也已经是人类学发展成熟之后才有的程序,在最初阶段,人类学无异于冒险家,我们能设想到的学习和融入一个社会,也都是在进入田野之后才发生的。其实就是夹克萨利的自然进入过程。接下来,慢慢地,学习和融入当地社会生活,赢得当地人的信任,甚至帮助当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也没大到跟自己人作对的地步。毕竟,人类学在地球上被使用的时候,更大的功用是作为殖民者治理殖民地的重要参考顾问,目的是避免一些无效的治理甚至敌对冲突。
  
  同时,在人类学调查中,日记、或称田野笔记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再苦再累,都要记录下当天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所知所感。从最初期的文字笔记,到后来逐渐流行的民族志纪录片,这种记载同媒介介质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联。等地球人攻击外星球的时候,都可以发展到视频记录。当然我觉得这个是有些保守了,更多的科幻片里显示的都是大脑可以直接当录像机使用。经历过大脑的画面、声音和念头,都可以储存在某个芯片当中。每个人都可成为机器人,彼此之间,尤其是对霸主而言,再无任何秘密可言。我就觉得早晚有一天,技术能把我们带到那个世界里。
  
  而纳威人,就是融合了东南亚或非洲部族的精灵版。黑色皮肤、身体图腾和纹身、矫捷有力的奔跑、甚至吟唱和集体仪式,无一不是现代白人对原始部落野蛮人的想象。他们对自然的亲切和熟稔、对动植物的同气相求式怜悯、对能量和生态的态度、对神灵的虔诚,无一不是我们对人类社会初期天人合一的向往和怀念。只是这当中的进化论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包括了野蛮人背剑射弩不惜肉搏来对抗钢铁机器的暴力强拆,都带着强烈的英雄无畏和视死如归的悲壮。一场惨烈的战争下来,第一场,也许是纳威人胜利了。接下来可以想到的是,大公司集团甚至国家乃至地球都会形成联盟来复仇,开启第二轮武力进攻。如果外星人真如纳威人那般“野蛮原始”,可以想见的是潘多拉星球肯定会在地球人的殖民统治之下。这只是重复二战前欧美对亚非拉殖民地的统治而已。
  
  但也许会有不同。比如科学家格蕾丝提到的关键一句:潘多拉星球上所有植物的根系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其密集程度比人脑还要复杂。如果地球人坚持暴力强拆而摧毁了更多的生态平衡,将会很快遭到潘多拉星球的报应。在接下来的续集当中我不希望看到这个报复是缓慢而漫长的自我毁灭外带毁灭他人的过程,如地球般。最好是这个灵性的星球生物复合体能够自我保护刀枪不入,最好到处都是混乱的磁场或者神奇的鬼魅出现,把进攻的人类直接消灭在星球之外。干脆直接来更先进的我们传统意义上对ET的想象好了,技术高速发达,能量无穷,可以轻而易举将小小的人类如蚂蚁般弄死。这种末世情结是我的大爱。
  
  杰克萨利呢?则是个真正的人类学家。他被异文化深深吸引,甚至与当地女子相爱成亲,最终消隐于当地社会,同现代社会断绝联系。在我不多的人类学学习中,这种例子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从早期的人类学家到原始部族多年娶妻生子、或者失踪同外界失去联系,到战后人类学转向本地文化研究中,有研究者深入犯罪团伙、黑社会团伙、贩毒甚至性工作者群体等等边缘社群当中被发现打死被完全同化消隐的故事,屡见不鲜。想到这里,忽然发现人类学家是个多么悲情而又让人心驰神往的角色,担负着大脑知识穿梭的重任,在不同文化中游离,做得好可以功成身退做不好则隐匿其中。他们被好奇打动,被学科指引,在异文化中寻求对自我和人类的认同。如果说1960年代人类学从早期殖民转向本土文化研究是一个重大的涅槃的话。那么阿凡达则隐喻了人类学原始动力的隆重回归,那就是:我们去开发探索外太空——从人类学到类人学的研究。
  
  类人学本是讽刺中国人类学研究乱七八糟良莠不齐的发明,没想到一语成畿,完全契合了让古典人类学重新焕发生机的阿凡达。潘多拉星球的纳威部落,就是我们的类人族啦。所以,如果有一天真有对外星人的科学考察的话,他们的名字就叫:类人学。好了。
Avatar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英国
官方网站: http://www.avatarmovie.com/
编剧: James Cameron
影名: Avatar
导演: James Cameron
简体中文名: 阿凡达
上映日期: 2009-12-16
imdb编号: tt0499549
语言: 英语
主演: Sam Worthington, Zoe Saldana, Sigourney Weaver, Stephen Lang, Michelle Rodriguez, Giovanni Ribisi, Joel Moore
又名: 天神下凡, 化身, 异次元战神, 神之化身, 阿凡达

阿凡达-科幻人类学

戴着3D立体眼镜,活脱脱进入潘朵拉星球。苍郁的树林、清澈的河水、柔软的泥土杂草;没有高楼大厦、枪炮弹药,更没有一颗颗贪婪的内心。这颗星球空气有毒,来自偏远地方的外星人,不是戴着面具,就是躲在自己建造的堡垒。这批外星人满眼利益,来到这个比地狱还恐怖的地方,潘朵拉。

蓝皮肤的土著星人(简称蓝人)身高高出地球人许多,除了一些细节地方的差异,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是「人」。这颗星球上,存在着各种风貌、长相怪异的动植物;重要的是,尺寸都特别大。说到底,潘朵拉有的,地球都能找到相似的对应物。潘朵拉有人、水、树木、蓝色的天空,更有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像不像地球人俗称的「原始部落」或「野蛮人」的生活环境?蓝星人无论在长相、穿着、信仰、社会结构,都像极了Discovery经常放映的部落民族。最后决战各个图腾象征的部落,更组成了地球人常说的「部落联盟」组织。阿凡达如果要将它解释成科幻片,不如说是一部科幻人类学影片。

蓝星人在尺寸上与地球人有所差异,是值得思考、又十分重要的一点。尺寸的不同影射着看世界的不同角度,也就是不同的宇宙观。什么是世界?何谓自然?对地球人来说,世界可以经由理性,并依赖科学理论、器械进而了解;对自然的态度又如何?这批信仰上帝的子民,夹带着受到眷顾的自信,认为自然是上帝的赠与,可以理所当然的剥削、利用,没有一丝尊敬、怜悯。蓝星人不这么想。自然是大地之母,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天地,所有的生命都应受到尊重,潘朵拉的一切都来自同一个源头。对自然母性的想像,地球也有。自然滋养万物,好比母亲孕育婴孩;四季循环,就像女人周期性的月经。只是,对地球人来说,男性意味浓厚的上帝比自然还重要。地球人对于星球上的各种生物,只有「驯服」与「杀戮」。从不在乎对方(不论是土著、野兽)感受,理所当然要求对方跟从自己的游戏规则;倘若不服,枪声、炮声立刻问候,并声称是为了自卫的缘故。蓝星人不同,对于自然万物,很大的原则便是「尊敬」与「沟通」。生命不是生来就可以随意糟蹋。与万物共生共荣便是蓝星人对待世界的态度,所以他们住在大树里,而不是一栋栋水泥、砖瓦搭建的屋舍。

一旦两个不同的世界观接触,冲突便一触及发。可以想像:把整颗星球当作自己家的蓝星人。突然一天,天空来了许多UFO,没看过的外星人、机械大肆在家里撒野。就像不知打哪来的外地人,突然闯进家里吃着桌上你准备享受的臭豆腐。你想把他赶走,他却义正严词主张:臭豆腐是他发现的,理当归他;并找来不知何处的装潢师,没问你的意见,把厕所改成神龛。最后,他很有礼貌的请你离开这个住一辈子的地方,你不答应,就找一大堆人揍你、撵走你。有这个道理吗?很悲哀的是,这样的戏码一直存在于地球的历史上。佣兵便是西方殖民者,雷普莉等另一派象征着传教士、人类学者,蓝星人就是被殖民者。地球人无法在潘朵拉呼吸,影射西方殖民者无法适应「热带」风土(这里的热带不是用经纬度划分,而是一种想像的、与家乡气候有所差异的气候环境。所以,很多传教士甚至到了北京,还宣称自己患了热带疾病)。

此外,男主角态度的转变更牵引着电影行进的主轴。与〈第九禁区〉相同,〈阿凡达〉同样也着重在「中介者」(mediator)这个角色上。不过,他倒是幸运的多,可以全然体验不同世界,并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还抱得美人归。主角在认同上的转移有点过快,与此相比,〈第九禁区〉拍摄得比较细腻。最后的战争,会不会让人思考,是否只有暴力才能解决事情?在这上面总让观看的我丧气。戏尾的战争画面确实精彩,绝对能引起观影者的沸腾热血;可是,主角凝聚的部落联盟,不也是一种可怕的意识形态?实际上,部落联盟的再扩大,便形成了国家。如此,蓝星人和地球人又有什么两样?意识形态的可怕用〈魔戒〉的例子就可清楚了解。刚铎、洛汗的人类,对抗索伦领军的半兽人;人类被塑造成正义、勇敢,半兽人则是全然邪恶。因为半兽人邪恶,所以要杀光他们;因为半兽人是坏的,对坏的事物总要给他们点教训;最重要的是,因为半兽人不是人。不是人的牲畜威胁到人类,跟它客气什么?从这个角度看,主角是不是亚拉冈的翻版?这个世界如果只存在「我们」与「他们」,那将会有一场场的大惨剧。不信,看看犹太人、亚美尼亚人的例子吧!
http://ck101.com/thread-1573403-1-1.html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http://www.renleixue.com/制作

Avat

Copyright 2006-2018 Powered By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人类学bbs 人类学阅读 人类学学习讨论首选面向21世纪网-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