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那人家

作者 人类学田野 来源 人类学阅读 浏览 发布时间 12/10/09
寒冷等候新娘和送亲队的到来。“赘本”(待客官)已经指挥众人在门前备好香案、三色彩礼、敬酒盘、下马凳。此里卓玛领着农布、伴郎阿勒、背水的两位表妹和众家亲戚排成一字形迎亲。如果是传统婚仪,迎亲方还要派一骑士带上箭旗在较远的地方迎候。送亲队唱着迎福歌:“我们来自草原上方,带来了百头牦牛、百匹骏马、百只瑞羊的福分,呼唤福主快来迎福。”这时,迎亲队的骑士手握箭旗绕送亲队一圈,说声各位辛苦了,跃上马背高呼“央��硕��喔”(福分来了),然后飞马回村,送亲队一方骑手们扬鞭追赶,一直要追到迎亲队前方回,这个仪式叫“样酿”(追福)。如果被追上,迎福的骑士就有被马鞭抽打的危险。今天由于没有用马匹送亲,这些传统的仪式自然就免了,显得简单和少了一些情趣。

  不一会,送亲车队到了。虽说不骑马了,但下马凳照例要摆上前。新娘和送亲客打开车门踩着下马凳走出来,赘本向拔本送一个藏式镶银敬酒碗。迎亲队高唱“山神歌”,赞颂双方的山神;接着又是“下马歌”,此里卓玛等人赶快献上三色彩礼。拔本取出哈达献在两名背水女童水桶上,然后大家一起走向夏那家。一到大门边,送亲队又要唱歌赞美夏那家的大门,要求众人和看家狗不要拦门。进门后,送亲队开始逐一逐二赞美夏那家房舍物品,甚至连藏狗懂纳、水井,还有大厅座位上的坐垫都要致以长篇赞誉。

  在中甸藏区,婚姻关系要得到社区的认可仍然是靠举行婚礼,而不是靠结婚证之类的“契约”。今天的婚礼仪式是女儿过门,它要让客人们认可两人的婚姻和嫁娶关系,说客观一些是为两边家庭的社会关系举行的。农布和格追是在昆明组成自己的小家庭,今天的婚礼仪式仅仅是做给人看的,并不符合他们真正的婚姻行为,自然也就不会出现传统出嫁最为伤情的一幕��赂究藜蕖?/P>

  藏式婚礼隆重而又严格,进门后的赞颂词长篇累牍,吟唱起来都是没完没了,从大门走到屋里坐定都要花很多时间。入座后,新娘和新郎要在福座上点燃一对酥油灯,表示已结为夫妻。福座是迎亲一方专为婚礼而设,上面摆设各类食品,各种银制手饰。招待酥油茶后,由赘本献上彩礼,开始致长篇祝词。祝词结束,又奉一次茶点,然后又由拔本向一对新人致教诲祝词。这些祝词都有固定的格式,以说唱的形式进行,严格而又认真,大概用了两个多小时。这之后是迎福仪式,此里卓玛开头,然后是新郎农布和伴郎阿勒,最后是新娘格追和伴娘,大家端着福箩(箩里面盛五谷,插一根棒,上裹哈达)、供品、香炉绕中柱三圈,然后将东西放入贮粮室,表示将福迎到了家里。

  外面的走廊上,夏那家正备好饭局招待络绎不绝的客人。

  最后的礼节,是进行幽默说笑的“厦觉”。厦觉是幽默说笑的意思,分婚礼厦觉和野外厦觉。厦觉场合非常随意,大家互相取笑,笑人笑己不拘。迪庆藏族非常诙谐,尤其是男子,开玩笑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说到热烈处,放浪形骸,场面非常热闹。今天的厦觉先由赘本讲述一下取笑的目的意义,赘本一讲完,拔本就开玩笑说今天的粉丝汤太硬了,赘本老和做饭的婆娘们在一起,肯定偷吃了好多,你们看他的牙齿都啃掉了。刚好赘本缺着门牙,大家一看,全都哄堂大笑起来。然后是所有参加取笑玩乐的人一个接一个脱帽致笑词,场面热烈而又诙谐幽默。

  农布七林和妻子格追都在云南艺术学院工作,我在昆明曾到他们的新家作客,有过如下一段谈话。

  肖:你觉得婚仪是完全藏式的吗?

  农:(想了一下,肯定的)虽然在形式上有新的东西,但精神上是完完全全藏式的!

  肖:你们为什么一定要回家乡办婚事呢?

  农:格追和我都是本乡人,虽然我们是在昆明组成自己的小家,但靠结婚证可得不到家乡人的认可。那天的婚礼仪式客观一些说就是要让客人们认可我俩的婚姻,是做给人看的。所以格追也哭不起来嘛。

  肖:你作为一位少数民族人士,我注意到现在称呼你是“少数民族舞蹈家” ,能谈谈你的一些想法吗?

  农:首先,我真不是什么舞蹈家,也并不喜欢加在前面的定语,这意味着一种另类。当然这没有办法,因为我的名字就是一个标签,举个简单的例子,藏族没有姓,别人问我“贵姓”我就无法回答。(笑)

  肖:所以说很容易归类。

  农:关键是这样归类在某些人看来就是照顾的同义语,并且还会怀疑你的含金量,所以我确实不想钻进别人给我划定的圈子。有人说少数民族喜欢跳进“民族牢笼”,其实少数民族就是要跳出狭小的圈子,但问题是别人总要把你归类,非但不许你跳出来,还要让你又跳进去。舞蹈就是舞蹈,它是可以分类,但舞蹈家分类又有什么意思呢?

  肖:你的看法我也同意,但你说应该怎么办呢?

  农:这应该是你人类学家的事吧。

  肖:不,不是“家”,就是“者”而已!

 

Copyright 2006-2018 Powered By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人类学bbs 人类学阅读 人类学学习讨论首选面向21世纪网-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