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古田县岭尾村:“金翼”之家60年变迁

作者 人类学 来源 金翼之家 浏览 发布时间 15/06/19

福建古田县岭尾村:“金翼”之家60年变迁
2009-09-10 15:53   南方都市报 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

  1948年,“金翼”之家缔造者林孝先(即《金翼》中的主人公黄东林)全家合影。前排左7为林孝先,左6为其妻郑月娇,左8为林孝先的儿子“三哥”林升华,左9为“四哥”林兴华,后排左7为刚刚大婚的林荣昌,是“四哥”林兴华的儿子。 本报记者 方光明 翻拍

http://www.nfdaily.cn/special/2009sp/60y/jiaguo/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090910/0016761574c70c12f51113.jpg

  2009年8月6日,福建古田,林孝先部分后代留影。中排左3为84岁的林荣昌,左2为林荣昌之子林应芳,左1为林应芳之妻,后排左2为林应芳儿媳,左3为林应芳儿子。前排为林荣昌曾孙和曾孙女。本报记者 方光明 摄

http://www.nfdaily.cn/special/2009sp/60y/jiaguo/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090910/0016761574c70c12f51214.jpg

《金翼》作者林耀华全家合影(摄于1947年燕京大学)。 本报记者方光明 翻拍

http://www.nfdaily.cn/special/2009sp/60y/jiaguo/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090910/0016761574c70c12f51215.jpg

  2009年8月6日,84岁的林荣昌老人和儿子林应芳合影,身后的祖屋就是他们引以为 豪 的“ 金翼”之家。 本报记者方光明 摄

http://www.nfdaily.cn/special/2009sp/60y/jiaguo/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090910/0016761574c70c12f51216.jpg
http://www.nfdaily.cn/special/2009sp/60y/jiaguo/content/images/attachement/jpg/site88/20090910/0016761574c70c12f51317.jpg

2015年,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林耀华先生的故居———“金翼之家”
/yuedu/uploadfile/201506/19/6B14425732.jpg

 

/yuedu/uploadfile/201506/19/DB14425630.jpg

/yuedu/uploadfile/201506/19/5D14426742.png

/yuedu/uploadfile/201506/19/B614426221.jpg

福建岭尾村

  《金翼》简介 上世纪40年代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教授以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讲述上世纪初至30年代福建闽江下游“黄村”发生的故事。《金翼》写的是林耀华家族的事情,文中“金翼”之家的缔造者黄东林即他的父亲林孝先,“小哥”就是林耀华自己,“黄村”如今是福建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之下的自然村——— 岭尾村。40多年后,林耀华的学生庄孔韶又写了《金翼》的续篇《银翅》,是对“黄村”的二次考察。

  “金翼”之家的祖屋破败了,围墙上斑驳的白灰提醒每一位来访者,它曾经历的兴衰荣辱。70多年前,从这座大屋里走出的后人林耀华写就的一本人类学著作《金翼》,让这个家族在半个世纪中牵引着中外学者探访的目光。

  《金翼》写的是人类学家林耀华家族的事,林耀华即《金翼》中的“小哥”。这本书讲述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福建省闽江流域的一介农人,如何利用闽江流域商贸、船运的机遇,将亦农亦商的事业发展至顶峰,继而编织起的一个兴旺家族网络。该书以小说体的形式呈现,但却不失真实性,所用材料基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他在1936年、1937年两次返乡所作的田野调查。

  在书中被称为“黄村”的这个村庄,如今真实名字叫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黄田镇凤亭村之下的自然村———岭尾村。1949年新政权建立后,贫苦农民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在疾风骤雨的运动中,金翼之家遭遇巨大变革,昔日以宗族为核心的村庄,阶级阵线取代了宗族组织,主导着村庄乃至金翼之家的农人生活。

  70年代以后,出乎意料的是,金翼之家和它的村庄,却家家户户发展起了一项新生计———“银耳经济”,在再次蹿出农业系统过程中获得了成功。这个为人类学家所青睐的田野调查样本,在60年的风风雨雨中,成为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变迁的一个缩影。

福建古田县岭尾村:“金翼”之家60年变迁
2009-09-10 15:53   南方都市报

  今日“黄村”

  2009年7月,福建宁德市古田县凤亭村。寂静山谷中,一条两车道的水泥路将村落一分为二,南北行驶的卡车,驮着大包小包的棉籽壳和银耳,一来一去,扬起阵阵尘埃,路边郁郁葱葱的竹林和茂盛的草丛蒙上一层厚厚灰尘。

  如果不是那长着枪眼高耸的塔楼,我们一定会错过了此行的目的地。金翼民居就位于山谷西南角的台地上,这座依山而建瓦顶夯土式围墙建筑,屋子前后耸立两座用于抵御土匪的塔楼,从水泥路峰回路转,当年恰临土匪出没的荒凉莪洋不远。

  87岁的林仁盐,昔日金翼之家的长工,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当年如何在两座塔楼把土匪赶走,塔楼上有大大小小用途不一的枪眼,其中一个洞口最为有趣,因为它有一条管子直通到正大门,土匪来敲门,直接浇上开水就能把他们烫得哇哇叫。

  不难想象,当年新居落成时有多威严,即使在今日,它仍是村里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建筑。但数十年过去,围墙上的白灰层已有不少剥落,正门通道长满了比人还高的杂草,如今来访者只能从侧门通行。

  84岁的林荣昌老人,摇着蒲扇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他的祖父林孝先(即《金翼》中的主人公黄东林)是金翼之家的缔造者,但在60多年的时间长河中,这里并不是他们的栖身之地。

  上世纪30年代,生活在山峦谷底中的古田人筹资修起了一条“西路”,打通了谷口镇和古田县城的交通。林孝先与姐夫张芬洲(《金翼》中的化名,因为他很早就死了,村里的人不知道其真实名字)敏锐地发现,西路打通后与闽江船运联成一线,必将带来谷口镇的繁华,他与姐夫走进了离岭尾村26公里的谷口镇和更远的福州城,联手做起了贩卖咸鱼和稻米的买卖,短短几年间,原本只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人,积攒起人生的第一桶金。

  金翼之家建立之日,距离新政权到来尚有10余年。其间,林孝先经历了官司诉讼、土匪来袭、店铺分家、地方军政势力刁难等困扰,但最终却总能化险为夷,整个家族变得更团结强大。

  1936年、1937年,已经获得北平燕京大学硕士学位的林耀华返回家中,做了两次田野调查。1940年,林耀华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但因妻子治病而滞留,闲暇时间,他以文学体裁撰写了这个家族的兴衰故事,林孝先成了《金翼》中的主人公黄东林。

  这部带有“信笔而就”味道的16万字小册子,在西方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作者的预期,当时著名人类学家费斯赞誉为:“如竹叶一般,它简朴的形式下却隐藏着高度的艺术。”国外学者视其为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镇社会的首选人类学著作之一。

  “金翼”崛起

  “金翼”之家称呼的由来,充满了唯心主义的传奇色彩。

  做生意使两个姻亲兄弟积攒了不少钱,像大多数传统闽人家庭,林孝先和姐夫张芬洲首先想到盖起自己的新居。两人共同勘测和选择理想房址,姐夫张芬洲被风水先生称为“龙吐珠”的一块风水宝地迷住了,他瞒着林孝先抢先占据了这块“风水”宝地,这使得林孝先大为不满。

  出于亲族关系之无奈,林孝先虽然不满,却也只好另择基地,最终他在姐夫房址的另一侧物色了一块坡地盖房。

  按照风水先生的说法,张芬洲家刚好在龙头山前谷底少有的平地上,与“龙吐珠”的风水景观说十分吻合,大大优于后来建在山坡上的林孝先家的房址,这预示着芬洲家有着美好的前程。

  然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这以后两边的家庭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芬洲先遭遇丧子、丧妻等家庭事务的困境,继而又因无从适应店铺的经营关系变化,不得不退出作为发起人之一的谷口店铺生意,芬洲的儿子最后又因失误和无能丢掉了再立新业的机会。

  与此相反的是,林孝先却总能转危为安,最后当林孝先在福州大摆寿宴时,张芬洲唯一剩下的儿子茂衡却孤独地死去了。

  龙吐珠的风水为何不能给芬洲带来好运?这时,风水先生又换了不同的解释,这块“龙吐珠”的宝地已被横穿龙头山的西路给毁了。西路像一把剑,斩断了龙脊,龙因此死掉了,这块地也成了不祥之地。

  对林家的兴起,在《金翼》中有过这样的记录,林孝先的儿子林升华,一个接受了教会学校熏陶的年轻人,带着同学香凯来家中做客,讨人喜欢的香凯在爬山时,发现了林家屋后的山状似山鸡,一只金色翅膀伸向黄家房屋,于是他用羽翼荫护来解释兴旺起来的“金翼”之家,这也正是“金翼”之家名字的由来。

  “金翼”之家的故事只记录到30年代末日寇来袭就戛然而止,“金翼荫护”的传奇留给了学者探访的冲动,但好运似乎却没有能够眷顾这个家庭下一个十年。

  暴风骤雨

  在巨大的社会变革进行时,林荣昌还不明白这对他这位“大少爷”意味着什么。1948年,民国37年,23岁的林荣昌大婚,宴开三十多席,在福建南平当大学教授的三叔林升华还请来了专业的摄影师,在金翼祖屋前,族人留下喜气洋洋的合影。

  这一次的合影记录的是这个家族最后的辉煌。

  1949年6月,从山西省平顺县南下的共产党干部和解放军与古田地下党、地方游击队的指挥者共同组成了新政权。像大多数中国农村一样,等待岭尾村农人的是一场面对面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林荣昌清楚地记得,1950年夏天,小叔林耀华回家了,他是收到三叔林升华“母亲病危”的电报而匆匆赶来。

  当他心情沉重返回家中,却发现母亲并未生病,他十分生气而愕然。林升华告诉林耀华,村里土改风声日紧,手中握有上百亩农田和山林的四哥林兴华(林荣昌的父亲)处境很糟糕,三哥希望以林耀华的身份能回乡找熟人说情。

  金翼之家培养的两个才子,“小哥”林耀华此时正在学习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以及毛泽东的讲话《将革命进行到底》,“三哥”林升华留洋归来后曾在一所教会大学任职,新政权成立后被送到福州革命大学短期教育,革命大学的再教育使他明了福建土地改革的步骤已环环相扣,势如破竹。但继承父亲林孝先衣钵的

Copyright 2006-2018 Powered By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人类学bbs 人类学阅读 人类学学习讨论首选面向21世纪网-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