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设计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作者 人类学 来源 人类学阅读 浏览 发布时间 09/11/24
p;   对不清楚的问题发表意见

人们会假装对他们没有意见的问题发表意见。比如心理学家曾在一个杂志上就一个虚构的法令询问大众的意见:

A 对全美来说这是很好的措施

B 这是很好的措施,但应该保留各个州独立解决

C 对其他国家或许不错,但不应该在美国

D 没有任何意义

许多人对此发表意见,而实际这项法令不存在。所以许多问卷会设置“如果……请跳至×题”等方法引导答卷者。

             态度矛盾

    1930年美国一个社会学家理查德·拉彼埃尔与一对中国夫妇结伴周游美国,在251个地方中,只有一次受到种族歧视,有72次受到比普通更好的接待。6个月后社会学家向这些地方寄出问卷,回收的128份问卷中有118份表示他们不好接待中国客人。许多发现证明,态度可能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与实际行动只有微弱的相关。

因此,设计问卷时可能要尽量用提问行为来代替提问态度会更有意义。

        对损失的敏感

你是否总是觉得几乎每次过马路都是遇到红灯?这表明你对损失的敏感。

在提问时,涉及“禁止”常让人比较敏感,并影响他们的反应。应该注意合理使用“禁止”之类字眼。

比如在美国进行的民意测验中,调查对象只有29%的人赞成进行“反堕胎”的修宪,但却有50%的人赞成进行“保护未出生生命的修宪”。

       选项不全导致虚假意见

比如一些问题没有不知道或没意见这个选项,导致答卷者只能选择同意、不同意两个之一。

比如1969年,为了形成加快撤军的“民意”。民意测验专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尼克松政府已经宣布,未来3个月有25000军队从越南撤出。撤军应该加快还是应该减速?(没有提供“保持现状”的选项)

结果42%认为要加快;16%认为要减速;29%主动提出要保持现状。

而当另一家民意测验提问“你认为总统测军速度是过快,过慢,还是刚刚合适?”时,则有49%的人认为速度合适,29%的人倾向加快速度,6%的人认为速度过快。(这里实际上可能利用了上面提到的顺序效应,合理的话应该加一个不知道的选项,呵呵)。

可以看到选项不足,实际上形成一种迫选,强迫答卷者对自己不确定的意见发表意见,但也不能认为这样的调查就没有意义,他的意义在看出“倾向性”,而设置“不知道”等项也被认为是一个“安全”的答案而被过高的选择,并成为虚假信息。

以上并无法全面列举虚假意见的全部情况,但大致可以看到虚假意见是可以通过设置陷阱,通过提出更明确的问题,通过提供较全面的选项,在设计问卷时想办法避免的。而最重要的还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些现象的存在并注意避免其发生。

4)  问题的方式和适用性

a、直接性问题、间接性问题、假设性问题

直接性问题。较明确,便于统计。

间接性问题。适合一些答卷者不愿,不敢(或其他原因)表达真实观点的情况,我们需要迂回的得到答案。

比如,问“妇女的权益是否应该受到保护”,大部分人都会回答是。如果问“A认为妇女权益应进一步受到保护;B认为这个问题不需要特别提出”;你对A的认同度是:完全同意,有保留,……,对B是……”就可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假设性问题。假设一种情况询问答卷者意见。可以起到引导答卷者,或者成为一种间接手法迂回的得到答案。

b、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

封闭型问题

封闭型问题事先拟好各种答案供答卷者选择。好处是比较简单,容易选择,答卷时间少,而且易于统计。确点是可能导致答卷者无法表达,或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开放型问题开放型问题只提问题,由答卷者自由表述。缺点是答卷者可能没有耐心完成答卷,特别是在网上进行调查的时候.

Copyright 2006-2018 Powered By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人类学bbs 人类学阅读 人类学学习讨论首选面向21世纪网-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