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研究人类

作者 人类学 来源 人类学阅读 浏览 发布时间 12/04/06

人类学,研究人类? 
2011年12月15日《中国大学生就业》 文/程林盛

  “人类学让我认识到世界上有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令我学会从不同的观点与角度去看事物。这点令我工作时对很多事情的想法更具弹性,亦令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达到工作上的指标和要求。更重要的是,从过去的田野考察中让我变得外向和健谈,令我有能力建造个人网络,对日后事业发展非常有帮助。”
  ——丰盛环球理财有限公司副总裁 梁伟基

  “我负责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以及帮助美国和德国的制造商在中国推销产品。人类学的多元文化和整体分析的训练,使我更容易了解我的客户、供应商和用户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果是,我能够有效地、专业地、成功地和他们打交道。人类学训练给我在这个富竞争性的‘全球村’更具竞争的能力。”
  ——联俊中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叶双铭

  “在人类学系学习和研究不同文化和社会六年,可算是我人生最开心和充实的日子。外地田野考察、有趣的读物和自定题目的研究计划不仅扩阔了我的视野,还为日后在公关行业的发展铺路。每个成功的公关顾问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组织、沟通及分析力;而这些能力就是我接受人类学训练中锻炼出来的。”
  ——金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事务经理 李伟琪

  以上几位职场人士表达的是学习人类学专业后的感触,从中能看到这门学科对其个人发展提供了很大帮助。然而,我们对人类非常熟悉,但对人类学学科却相当陌生,它学什么?什么是田野考察?毕业后就业情况如何?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人类学神秘的面纱。

  入门:什么是人类学

  现代人类学诞生已经150多年了,自蔡元培将“民族学”引入我国也近90年了。它的研究范围也不断扩大。传统上,它以对现代西方技术文明之外的社会为研究对象,呈现了大量的优秀民族志著作,如《金枝》《萨摩亚人的成年》《安达曼岛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随着社会和人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已经扩展到现代社会,它试图概括人类行为的普遍性问题,并对社会和文化现象进行整体描述与呈现。其研究领域已广涉到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学艺术、道德规范、思想意识、环境生态等人类/民族创造的一切文化现象,涵盖物质层次、精神层次、制度层次以及生态层次等,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可见,它包罗万象,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必定能展开其研究。

  “成年礼”:“做田野”

  在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学专业是真正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基层、深入社会肌理”学习、研究的学科。所以,如果你选择这样一门学科作为专业或研究方向,就必须掌握其中专业的训练方法,这就是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民族志书写为法宝的田野作业法。这一方法不同于社会学的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而是比之更细致、更深刻、更具可操作性。因此,田野作业法被视为是人类学专业学生的“成年礼”,每一个从该专业走出的学生都必须经历这一环节。

  当前的田野已从传统的一村一庄,扩展到如今的政府、企业、社区、经济体、特殊群体、历史档案、虚拟团体以及各类社会问题爆发的前线等为单位的研究域,如费孝通所言“人文世界,无处不是田野”。即它已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或地理上的概念,还是一种方位,既有空间维度,也有时间和历史维度。

田野调查需要调查者在田野中留待至少一个生活周期,运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法进行田野工作。凭借自己细致全面的洞察力和充分的细节访谈,去捕捉每一个被观察到的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特定逻辑与含义。

  参与观察即要在进入田野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方法技巧对研究项目的调查对象进行直接观察、记录和体验。深度访谈,是研究者根据确定的研究问题和框架,对被研究者进行访谈,其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要深入事实内部收集资料与信息。二者是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的。通过这样有目的的田野调查,自身学习和实践调查技巧能够得以提高,也可以更好更快地了解和适应社会。

  写作训练包括田野日志、调研报告和研究论文的撰写。相比于其他学科只做课程论文外,人类学专业要求学习者在每次田野中都要做好田野日志,在返回研究室后完成调研报告,最后基于调研报告撰写研究论文,这是一条联动的培养模式。每个学习者都有多次田野经历和写作训练,是一个完整的训练机会。

  人类学理论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各种流派百家争鸣,对自己从事的田野工作,究竟适于哪种理论,或者自己的调查研究对哪种理论的改进有好处,这些都涉及自身对人类学理论的选择与分析运用能力。调研报告和研究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科理论做支撑,调查材料的处理必须具备专业的学术水平,要充分尊重被调查者的认识观念和表述规范。这种独特的专业方法和写作、分析训练,可以提升学习者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就笔者的体验以及同本专业学生、老师的交流来看,人类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田野作业、写作和理论分析的实践训练后,其个人能力都得以大大提高,这也是笔者认为人类学专业学生具有敏锐洞察力、专业分析和写作能力的原因。

  “杀手锏”:多样化的思维

  人类学的多元文化性、跨学科性,使得人类学知识在人类社会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目前,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有通识教育教师、行政/后勤、市场/公关、学术/科研、编辑/文案/作家、公务员、采购/跨境贸易、咨询/顾问、金融/保险/投资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部门、区域文化发展规划等。之所以毕业生有如此多样的选择,得益于人类学特有的专业思维,这也正是学习者在学习中需要格外关注的“杀手锏”。

  多元文化思维。各民族各族群的文化多样性和相对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因环境和历史的不同而形成的,都有各自的独特价值。在专业学习中,我们要认同文化多样性和相对性,擅于从各民族各族群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习俗、心理和性格特征出发思考问题,增进不同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尊重。这种专业思维促使自身在社会的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正确认识行业和岗位特色,合理处理各类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行业和工作环境,为创造良好效益做铺垫。

  善于应用思维。深入观察和分析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我们可以找出其发展的优点和可鉴之处,作为改进自我的源泉。人类学自诞生之日起,其学科知识就被广泛用于行政管理和外交、外贸中,这一点在西方国家早期殖民地治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世界上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格和心理,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习俗。人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这方面的积累,将其应用于那些跨国公司的经营和跨国跨界贸易的开展中,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合理处理同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等。

  跨学科思维。恰当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人类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如生态人类学以探求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见长;宗教人类学对协调不同宗教间关系、维护宗教和谐、调解宗教冲突具有指导意义;心理人类学对调节个人内心平衡、保持健康的精神气质、弘扬高尚的个人情操具有积极意义。注重跨学科思维的培养,能够促使自身正确认识社会、行业中的各种关系,对自己所从事行业和岗位内外部的种种关系有个良好把握,使自己能够在行业内出谋划策,在岗位上注重和谐人际关系和职业伦理。

  创新性思维。人类学对规划各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有着自己的特长。它非常注重创新,强调人类文化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这种创新性思维,对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意义。具备这种思维者可在各行各业中可以发挥其人类学知识,使之受用于所在单位、受用于所在地区人民。这一思维还可促使各地区间企业、政府部门在相互行事和交往中更加理解对方的习俗与所好,做到入乡随俗、友好合作。
带着人类学家“像他人一样看待他人的文化,像审视他人一样审视我们自己”的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个人,在乡野中阅读生命,在市井中体悟人生,去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己,服务世界、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服务自己。真正将人类学知识传播出去,使其从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推动人类社会和平与进步的重要因素,达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Tips:在学术界,人类学、民族学二者是并列称呼的,如“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在英美世界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民族学又称“人类学”,如法德称民族学,英国称社会人类学,美国叫文化人类学。因我国受苏联影响,加之国情特殊,称“民族学”的比较多。另外,受老一辈学者的留学影响,他们从留学国将学科名称带回中国,也使我国出现了两种称谓并存的现象。一般地,民族院校(含民族地区高校)称“民族学”,非民族院校多称“人类学”。但是在目前,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称呼“人类学”的似乎有盖过“民族学”的势头,因此,本文用“人类学”称谓。
 

Copyright 2006-2018 Powered By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人类学bbs 人类学阅读 人类学学习讨论首选面向21世纪网-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