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译本

作者 人类学 来源 人类学阅读 浏览 发布时间 10/09/14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译本
题目是本站新加。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两个新译本八九月份上市。一是国内韦伯研究专家苏国勋领衔(社科文献出版社),一是矢志后半生交给韦伯著作中译的阎克文独自完成(上海人民出版社)。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人民出版社)的出世,复旦大学刚刚推出“30年集”。

以下是原文:
私人笔记

刘苏里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喜人之读

    炎热的八九月份,却有读者之福在焉——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前后两个新译本上市。其中,一是国内韦伯研究专家苏国勋领衔(社科文献出版社),一是矢志后半生交给韦伯著作中译的阎克文独自完成(上海人民出版社)。两者各有千秋,让人喜不胜收。此前,据知,已有至少两个中译本问世。一是于晓、陈维刚本,一是康乐、简惠美本。中文世界如此青睐韦伯此作,除其重要外,恐怕还有一些心结在。

    两个新译本皆从英译而来。苏本源自卡尔伯格新译本,而阎本仍源于帕森斯的译本,但将卡氏一部分注释镶嵌于正文中。两译本皆把卡尔伯格的“导言”作为重要文献,附在书中。此外,苏本全文翻译了卡氏长篇注释;而阎本除帕森斯两个译序,还翻译了托尼的“前言”,吉登斯的“导言”和科林斯的“导读”。阎本还将韦伯《新教教派与资本主义精神》和《关于“资本主义精神”的反批评结束语》作为附录,首次与中文读者见面。

    正如吉登斯“导言”所说,商业操作形式的“资本主义”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但只有在西方,而且是在相当晚近的时代,资本主义活动才与形式上自由的劳动力的理性组织联系在一起。”其精神内核是,为财富本身而积累财富,“经济获利活动不再作为人满足自身物质需要的手段而从属于人了”(韦伯语)。这与其他任何一种形态的“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韦伯此作最重要的发现。沿此思路,我们大概可以继续发现,这世界,至今仍存在真假资本主义,这也是读此作的收获。

    无与伦比的巨制

    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20万言缩写本组织一部200万言的“句读”,前后为一届届学生接力般地讲授14个学期,这种情况,即使在西方世界恐也少见,汉语学术界,数十年来,仅此一例吧——邓晓芒《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人民出版社)的出世,历尽艰辛,虽然说不上是“横空出世”,但其给人的震惊与喜悦,也是言语无法表达的。它实在担待得起一部巨制的名声。

    邓说,每次课三四小时,一个学期最多只能讲二十来页,有时只能讲十几页。先由一名学生朗读康德的一段文字,要求“一口气读下来”,语气不能中断,且要强调关键词、重点词,然后要求该生一句句解释,最后由邓自己依据德文本逐句讲解。每每,听课的学生从十几人扩至七八十人,开放式授课,什么人皆可入座,有教无类。够奇特吧。当今之世,还有第二人如此做法吗?

    这是怎样一种情景,需要怎样的耐心和毅力,考验的是怎样一种心智?邓说,两大本,七斤八两,但它太重要了,我们缺的就是这个。虽然这样的讲授,无一学生从头听到尾,但邓教会了学生如何读书,杜绝囫囵吞枣,似是而非。这样的基础功夫,本该让所有学生享有,可有此福分的,只能是凤毛麟角。由此我想,假若中国大学,有500位邓这样的教师,我们的学术思想之进益,该会怎样?这个数字,也仅仅是全部教师的千分之一不到吧。

    “30年集”的意思

    复旦大学刚刚推出“30年集”,第一辑有十几二十位当今享有声名的学者入选,每人按年代挑选自己中意的作品,编成一集,附录或有30年简历,或有作品年表,算是入选者“从业”的一个并不算小的小结。先买下的,是我熟悉的三个人的作品,杂家止庵的《河东辑》,宗教学家何光沪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和政治哲学家徐友渔的《与时代同行》。

    以上三位作者,读者都很熟悉,作品摆在那儿,我不多说。我是从三位给作品起名中,读出点意思。止庵,知天命之年,却给作品起了个“河东”的名字,隐喻思考、作文生涯,正可由此分界,此前河东,此后河西,野心和抱负一览无余。或也可能是,三十年河东,我来过,至于河西三十年,爱谁谁,与我何干?何光沪年届耳顺,似也未老益壮,过往日子,只当尘土,埋下伏笔,全在“八千里路云和月”,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这很是他的写照。年龄最长的,数徐友渔,“40后”,给书命名,正如同他的相貌和心态,与-时代-同行!对不起,兄弟我跟时代詄上了,你奈我何?真有一股子气吞山河、挥手自兹去的豪迈。翻阅三位作品,书名让我感觉亲切,更有意思。

Copyright 2006-2018 Powered By 人类学学习交流网站 人类学bbs 人类学阅读 人类学学习讨论首选面向21世纪网-人文社会科学网站导航